新世纪娱乐_唯一授权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浅议网络环境下引领小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探索

来源::未知 | 作者:新世纪娱乐_唯一授权官网* | 本文已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各个层面较为普及的交流方式,也成为学校师生、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之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提升教学效率是当下科学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引领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策略研究,通过网络展示课内学习风采、网络实施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的科学问题解决,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课堂学习范式的网络引领
  科学的课堂学习涉及科学实验范式、科学交流范式、科学记录范式等等,培养学生的这些科学学习范式,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多次提出,要培养学生静静地实验探究、静静地科学思考的学习习惯。但科学学习的标准范式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着一定的内在矛盾,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探究规律,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标准范式,笔者通过多元记录、定格经典、网络展示等方法,有效引领了科学学习的范式。
  1.科学交流中即时定格经典
  科学学习有着独特的学科特色,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所开展的思考、交流讨论是科学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科学智慧的碰撞闪光点,学生会在这个时段产生众多非常有价值的经典表述,得到大家的赞赏。但很多时候,学生的经典表述都是在课堂上转瞬而过,未能将这种经典定格,“经典表述”记录卡则有效激励了学生的表述热情。笔者将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经典问题” “经典解释” “经典推论”以音频格式进行及时记录,并将“经典表述”在“小学生学科学”等网络平台以音频和文字形式进一步展示。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学生的“科学经典表述”个人电子册,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课堂交流范式的自觉形成。家长也可以从网络平台上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了解和关注,为孩子的科学学习增添了一个家校沟通的渠道。
  2.实验探究后记录心路历程
  科学学习的主要活动是探究活动,但是学生的科学实验到底做得怎样,是家长最想了解的,也恰恰是最难以了解的一个内容。它不具备科学知识具有表述性明显、记录性清晰的特点,也不是情感目标具有“态度”显性化的特点,它只是一个过程,经历这个过程的亲历者才有体会。“经典实验”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让外人知晓“内情”的途径,记录的是活动之后的内心体验、探究活动收获等等。笔者尝试在每周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自主选择1至2个实验进行“经典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整理,同时将学生科学探究后的心路历程在网站上以学生专页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之间、家长之间开展交流、评价活动,定期进行“经典实验”的评比活动,并引导家长参与科学“经典实验”的网络互动评价,对于优秀作品颁发“经典实验”奖励卡。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内科学探究范式的形成,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此外,科学记录的文本展示、探究材料的自觉整理等等通过视频、文字描述等方式开展网络交流,辅之评价激励卡,整体构建了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良好范式。还使家长及时、准确地获知孩子科学学习的情况,实现了科学学习的家校沟通,增强了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和竞争性。
  二、科学创新实践的网络引领
  科学学习除了科学概念的生动建构外,还应有科学创新实践制作的效果体现,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大多在每一个单元设置实践制作内容。如六上第一单元《简单机械》就有“小杆秤的制作”内容,六下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有“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此外还有科技节等小学科学创新制作内容的竞赛活动等等。但是很多实践成果一般都是随活动结束而结束,没有长期、积极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尝试基于网络引领的创新实践活动。
  1.视频实景开展创新实践成果展示
  创新制作成品包含着制作者的汗水、智慧,积极给予制作者一个中肯的评价并让制作品及时广泛的展示,其效果甚至超出评一个奖项。实物展示是最重要的平台,在展示中人与人之间语言的、眼神的沟通都会给制作者一种莫大的激励和支持。但实物展示会受到时空、参与者等方面的制约,网络视频展播是实景展示后一种最为及时有效的补充。笔者在每一次的学生成品制作后,都将学生的创新制作成品制作成视频三维照片,上传至小学生学科学专题网络平台,组织开展网络交流活动。促进家长、学生的参与情况,实现了多途径、多时空的参与优点。
 2.网络时空实现创新实践成果评价
  创新制作成品的评价活动在传统视野下都是教师评学生,家长和学生则等待评价结果。这种被动的评价模式,往往将学生置之评价系统之外,网络时空的创新制作评价将学生、家长纳入评价体系中,实现了评价的三维体系。笔者尝试将学生创新制作成品、科学实践报告在科学网站进行视频照片展示,学生、家长行使评价权。该模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参与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在科学创新制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践制作品的创新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问题解决意识的网络引领
  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开展“问题解决”式的科学思考活动,是科学教学的根本所在。在科学课堂教学之外,QQ在线实时传输、博客及时跟帖、论坛随时回复等网络沟通和传递有效实现学生的差异性成长、自主性成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形下,自由充分的表述对问题的理解,在具备即时性、快速性之外还具备了延时性、背靠背等优点,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1.“问题发现”树立思考习惯
  开展长期、分阶段的“科学问题”竞赛活动,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问题提炼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以及“科学问题”的互评活动,不仅增强了思维的发散性、表述的严密性,还增强了思考习惯。“科学问题”将课堂中的“经典表述”与课堂外的思考发现都纳入其中,使得“科学问题”贯穿课堂内外,联系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发现。使不同层面发展的学生,都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思维碰撞”培养解决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启迪各项思维,发展各种能力,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开展了网络版“思维碰撞”专栏——“手指尖上的科学智慧”活动。这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自主根据生活问题、科学资源开设的具有一定科学挑战性的实践性、探究性研究专栏,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实践、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科学思考。可以以探究报告、观察日记、小论文、小制作等方式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方式和实物展示进行答题和评价。在网络平台上的思维碰撞,激活了思维的灵魂、放飞了思考的翅膀、点燃了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思考、实践中,表现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折射出他们对证据的关心、分析问题的理性,和公开讨论中批判性思维等科学精神。
  笔者的实践表明:网络技术将引领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充分运用网络多维展示功能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建构科学学习范式,提升科学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的自主能力、交流水平和发展意识都得到了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实践中也还发现诸如网络研讨、学生团队组建等方面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分析和提升,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自我成长让我们充满希望。

新世纪娱乐_唯一授权官网*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摘要: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